
地图志是一种专业性志书,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性支撑资料。它不但记录了地图(集)作品和数据的资料来源、所反映区域的地理特征,还详细说明了地图上各种内容的表示方法和手段,以及地图的数据基础,地图所反映内容的质量、数量和结构特征,同时还反映了一个时期的地图制图机构、人才、教育和大事件。
近日,中国近代地图学史研究的集成之作——《中国近代地图志》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近代地图志》探讨和分析了中国近代地图学的传承、演变与特点。按照地图的专题类型划分章节,系统梳理了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各类代表性地图,资料收集全面丰富。书中辑录了200多种从明代至民国的古旧地图,并进行分类、归纳,涵盖了世界地图、天文图、疆域和政区地图、省和区域地图、地形图、江河湖泊和水利水运地图、海图、军事地图、城市地图、风景名胜地图、教学地图等11个专题,以“一图一志”的方式,分别论述了各个时期地图发展特色。该书既有对古旧地图的绘制年代、尺寸、制图手法等要素的说明,还有对古旧地图的绘制背景、历史地位和影响等方面的讲述。
《中国近代地图志》是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齐清文教授担任主编,带领专业团队编撰完成的。古地图资料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中国地图出版集团等。本书由廖克、孙九林、王家耀、宫辉力、白鸿叶等专家进行审读。审读专家在地图学领域的学术成就及本书所搜集的丰富地图资料,是该书高学术水准和高质量的有力保证。
此外,为更好地呈现古地图的风采,《中国近代地图志》在开本尺寸上采用8开本,版面简洁阔朗,设计典雅端庄,便于图文对照阅览。徐徐展开的书页,呈现给读者的不仅仅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古地图,更是书写中国近代地图史的长卷。因此,《中国近代地图志》内外兼美,实用收藏兼备,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和专业研究价值,以及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珍藏价值。
《中国近代地图志》对中国近代地图进行系统性发掘和分析整理,对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地图进行了考证和分析,弥补了中国近代地图志书方面研究的空白,对继承和发展地图学科具有支撑作用。该书对于我们从近代地图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总结中国近现代地图科学的发展规律和机制,总结其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以及在当今社会如何创造有利于地图学科发展的社会条件和文化氛围,具有借鉴意义。
初审:佟斯元
复审:张世奇
终审:许勤宇
初审:佟斯元
复审:张世奇
终审:许勤宇